這個部落格是為了個人學習與碎碎念而挖的一口井。包含個人隱私資訊與各種無斷連結、轉載的資訊,請勿把任何記載的內容帶出網頁或以任何形式告知他人。
     

4/16/2015

當沖生存率向上講座 第12回:「承擔風險」的本質?(1)

(翻譯自當沖blog的電子報,個人隨興翻譯)

各位讀者晚安。
上次提到要闖事業時「先出錢出力出智慧」是鐵則。

譬如壽司店的老闆早上不先到魚市場進貨就無法做生意。
外行人看起來差不多的魚,專家則確認多項細節與自己的經驗,找出最新鮮好吃的魚。隨著看魚的眼光,即使是同樣的進貨成本最後的總利益也會有差異。(這跟讀線圖一樣)
反之如果進到難吃的魚,不只是做出來的壽司賣得好不好(能不能回本),更慘的是可能連老客戶都跑光光造成巨大損失。壽司店絕對不是晚上的營業時間才開始決勝負,從清晨就開始認真對決了。當然每個早上都花數百萬進貨的店絕不是少數,而付越多錢風險則越大。但是風險越大也表示可能可以期待更多利益。

所謂風險這件事情就是越小越好,可以的話「零風險」是最完美的。但是那種事業是不存在的,如果有的話應該早就被擠破頭了吧。而那樣的利益也分給了所有來搶位子的人們,利益就越變越小了,對滿足於小利益的人來說那樣可能也不錯,但對想要比他人更賺錢的人來說,積極面對承擔更大風險是必要的。

並不是「IT企業社長」就是億萬富豪。
而有錢人也不限定於IT產業,飲食業製造業運輸業等等,無論任何產業要是可以比普通人更承擔風險,而且成功克服的話,就能成為有錢人。
Livedoor的創業者堀江貴文雖然之前進入牢獄,但當年他能大成功的理由除了商品開發與經營手腕以外,我相信他也是一個極有才能的risk taker。但是也許有點自信過頭,雖然要賺多少都是個人自由,但是誰都沒有任意破壞花長時間與眾多辛勞建立起來的秩序的權利。(譯註:2005年曾在諸多併購事件等掀起軒然大波,認為其手段違反商場倫理)雖然不清楚他的本質到底是黑還是白,但是他自掘墓穴這點是沒有問題的。

在此回歸到當沖的話題。
大多數的事業都是以「承擔風險」為前提,請各位讀者再次確認自己對這件事情是不是真正理解了。如果可以明白這點的話,請理解任何事業都可能無法順利進行的。而所有的事業都有風險,風險最大的就是當沖。原因就是這是直接以金錢來賺錢的產業。甚至隨著輪盤的運轉,資產有數倍成長的可能。

肯定也有讀者提出「早就知道必須承擔風險了。而且也有做風險管理啦。」之類的反論。
下一回就針對這個反論再提出反論吧。這將會是希望讀者必須最優先了解的核心,請不要錯過。
那麼下次見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