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沖者是每天看線圖的。想必讀者也有每天看吧?
那麼,是為了什麼目的看的呢?
「為了技術分析」,對吧?(如果有別的目的請務必告訴我)
那麼,對你來說,「技術分析」究竟為了啥?
請用30字內簡短陳述。
大致上是「藉由技術分析來預測將來的價格與方向性」之類的答案對吧?
這種定義就是著名的「期貨市場的技術分析」。
剛剛的答案是從下方的網址引用來的,
http://www.traderspage.biz/blog/2006/07/post_81.html
對於讀過的人來說幾乎就像是「地球是圓的」、「常識」一般的在腦海中根深蒂固了吧。
但是,我認為這個與某種嚴重的誤解有所關連,
今天想說明的就是「技術分析=預測」是誤解這件事情。
譬如請看看底下這張圖。

(紅線為上漲,藍線為下跌)
畫面最右端有很長的紅線,但是他現在逐漸下跌了。
請問讀者看到這邊出了怎麼樣的「分析」結果呢?
逐漸下跌的趨勢應該無論是誰都能一目了然吧?所以…
(預測A)
趨勢線就變成抵抗線,隨著趨勢繼續下落。
(預測B)
最後一日的上漲證明了大家的心理支撐點在60萬左右,
所以明天以後就會打破下降趨勢逐漸上升了。
兩種可能性都有道理,讀者的預測是哪一種呢?
?
至少我覺得不是A也不是B,能夠預測未來的只有神明而已。
也許有人看到這會覺得「這樣你技術分析是在分火大的逆 (`m´#)」,
不過不要著急,我們繼續看下去。

請再看看這張圖。稍微有點不明顯,不過紅色箭頭的地方指著62萬。
關於那個點,讀者的想法又是如何?
?
是說…對那個點來講已經沒有必要龜龜毛毛分析了吧。
之後的紅線已經顯示他是(預想B)的結果了。
不過對於警戒心強的當沖者來說,也許會再觀察一下子。

雖然一度往下跌,但是往下跌以後又回漲回來超過起始值,
等到這個點再買入,或是開場起始就直接買入雖然因人而異,
但是這就是典型的「基於技術分析的入場」。
不需要去預測他將來的變化,必要的是去讀到上一張或是上兩張圖中的信號,
能夠去認識那種模式而已。
順帶一提這是之後的變化。

是之後也每天操作,或是放置數日靜觀其變因人的判斷而異,
但是最重要的是能夠「認識之前那兩張圖提供的資訊並做出判斷」。
依照這樣的前提進行的「期貨市場的技術分析」雖然沒有什麼問題,
但對於最初「技術分析的目的是要預測將來」,
實際上是藉由各種不同的變化模式來找到判斷買賣的「信號」,
請深切了解到這件事情。而不是單純被莫非定律拘束。
能夠讀取到信號的變化模式,有非常非常多的種類。
趨勢線、支撐線、抵抗線、チャネル、フラッグ、ペナント…
從一張圖中能共瞬間讀到那些資訊的眼力,
就是技術分析的能力了。
(對於不符合變化模式,或是已經反應完了的線圖,
能夠再看到的瞬間就決定捨棄的判斷力也很重要)
所以首先是先讀技術分析的參考書,學習那些變化的類型。
(只要去大書店一定有各式各樣的書籍,請實際翻翻看找適合自己的)
之後就是看真正的線圖,實際磨練自己讀變化模式的應用能力了。
此外,抓到信號以後的判斷力、行動力、決斷力等等全部綜合起來,
才能成為當沖者的武器。
其中沒有任何一個步驟是需要「預測」的。
有的頂多是「如果變A就這樣做如果變B就那樣做」之類的、
對於各種變化與對應的事前模擬而已。
「技術分析=預測」這種事情太刻板印象了。
就像是百米賽跑,聽到槍響才開始行動,
聽到槍響之前的動作,都是違反規則的。
交易也是同樣的事情,請等到「買入」或「賣出」的信號出現以後再行動。
沒有出現信號就靠預想而行動的話,就只會後悔而已。
當然,依此百分之百避免虧損也是不可能的,
如果碰到挫折時,請乾脆的承認失敗。
但是隨著讀者的認識力與判斷力的磨練,
整體收支絕對可以逐漸上漲的。
如果只是笨拙的預測而逆行,因此而後悔,又被深深套牢而變得固執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。
出席會議的時候如果只是隨著自己的想法暢所欲言而被指摘的時候,
是不是也反而會變得更不爽,會想辦法提出反論來堅持自己的主張呢?
交易也是同樣的事情,上述的事情每天都有很多人在市場上不斷重複。
完全就是自己在玩自己的。自嗨→自哀而已。
請不要依照預測,而是看到信號後行動。
如果判斷失敗了當然要停損,不然就只是等待停利而已。
請不用再擔心「自己是不是做錯了」。
2 則留言:
(編後記,如內容有趣時加減翻譯)
這次的介紹是否會覺得太抽象呢?
但是如果好好研究這次介紹的線圖,
相信我不用再多說讀者也能理解。
在說明技術分析之前,帶有「股市交易=預測」的錯誤印象的人實在太多了…
所以總之因此而生氣、悲觀、狂喜、等等巨幅的情緒變動。非常忙碌。
各位不覺得厲害的投資者通常給人一種很酷的形象嗎?
之前收到了「非凡或是異常的思考,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?」的提問,
我覺得這是非常好的提問,如果各位有任何想討論的題目,也歡迎馬上連絡我。
舉例來說,
在哪邊的書本上或是朋友口中聽到「停損是非常重要的,請嚴格執行。」這句話。
然後自己也有了「原來如此。我也要好好執行停損!」的想法,也下了決心。
但是,實際面臨的時候,又恢復成一個平凡人,
真正到了需要停損的時機時,總沒辦法真的實現。
「趕快回復吧~拜託了哪個神明都好~南無阿彌陀佛~阿們~啾咪QQ」
突然之間就變成了一個祈雨師了,這樣的事情在人生中經歷個兩回三回以上也是沒辦法的事情。
能夠沒有經驗過這樣過程,最初就完美停損而且持續精進步向勝利的人,被稱做「超人」。
如果自己確信自己是超人的話,請直接停訂這份電子報吧。這是我真心的建議。
但是果然99%的人至少都會有兩三次停損失敗的經驗。但是問題是在那之後。
「可惡,下次我一定要乖乖停損!」這種想法就是平凡。
之後也理所當然一而再再而三的反覆失敗循環。
(忍著羞恥在這邊告白,這種狀態我重複了一年以上)
但是「原來如此,停損真的是非常困難耶。這次也是一個很好的停損練習!」
能這樣想的可以被稱做「非凡」吧~
我認為這種人千人之中其實頂多也只有一人的程度,所以被稱做非凡並不為過。
對新手來說可能很不可思議,不過對專家來說就是這麼理所張然。
券商在訓練新人的時候,也是從停損的練習開始的。
「停損是伴隨著痛苦的。」這種想法就是「平凡」。
這邊稍微跳脫談一下比較進階的話題;
聽到「交易的時候如果不伴隨風險是不行的。」這句話的時候,
「用自己的資產投資那本來就理所當然阿!」的想法就是「平凡」。
如果真的能理解到「不伴隨風險是不行的」的真正意義的話,
也能完全理解「停損」與「痛苦」是完全沒關係的。
(再度忍著羞恥自爆,我花了兩年才理解)
「如果到了預定的停損點了,不為什麼特別的也不帶有什麼感情的波動。唰!停損。」
能夠這樣就是「非凡」。
對「新手」來說是難以相信的「非凡」,對「專家」來說卻是比理所當然還理所當然的「平凡」。
新手跟專家的差異(我在blog當中稱為小豬跟大野狼),突然之間就有180度的轉變並不稀奇。
認為自己「那種轉變自己哪可能辦的到!」嗎?
在哪個時間點下定決心成為「非凡」,是每個人的自由。
但是如果想要朝整體收支成長邁進,
無論早晚,從「平凡」到「非凡」的轉變是絕對不可避免的必經之路。
今天的講座稍長,即使現在有「還不是很了解」的部分也沒關係,
只是請把「想成為大野狼就要非凡!」這句話放在心上!
即使只做到這點,也算是足夠「非凡」了。 ( ̄ー ̄)
(譯後記)
參與股票投資快要兩周了,身為一個輕巧的把全身家投入的玩家,目前為止經歷了兩次停損的經驗。
即使是事前確認過,「這一百萬全部賠光我也還活得下去!」
然後懵懵懂懂隨便看隨便買隨便虧…在第一次碰到停損問題時得到了深刻的體悟。
瞬間就飛過停損點…然後一直往下墜。不知不覺已經到停損的兩倍以上。
過程中無數的跑馬燈也飛過,「如果我怎麼怎麼做就好了…」之類的想法即使想壓抑卻無法控制。奇蹟般的第二天那支股票隔天竟然飆升到甚至超過最初買價,
不過這次下定決心維持自己的規則,所以再次跌回停損的時候出手了。之後還是自己覺得有點怪怪的,癢癢的,不知道是怎麼回事。
然後今天經歷了第二次停損,雖然在自己的優位性還沒建立之前,一切的感覺都還不踏實,不過逐漸了解這是怎麼一回事,認命面對自己的錯誤判斷。
紀律可以維持節奏,錯誤可以激勵學習。
成為專家還有一些日子不過就是現在了。想得更遠一點。
張貼留言